回到顶部
欢迎来到博士堂
苏州报名咨询
0512-67217776
常熟报名咨询
0512-52091892
常熟报名咨询
4006189797
博士堂教育

陪读 | 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

2018-04-14 14:48:14 |

博士堂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、控制、评价,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,当下的感受,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,分享时光,这就是真正的陪伴。1

陪伴不只是陪着


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当时的师傅王姐跟我说,有了孩子呀,你就甭想着自己的生活,尤其孩子上学以后,就要一直陪着,直到孩子上大学为止。


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,对养孩子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概念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每次去她家的时候,总能看到这样一幕,晚饭后,王姐搬着凳子坐在儿子书桌90度的位置,盯着儿子,儿子耷拉着头伏在桌上写作业,懒洋洋很不自在的样子。


“你磨蹭啥呢?赶紧写啊?”


王姐时不时吼一嗓子,儿子稍有反抗,马上开启唠叨模式,“你看谁谁谁…


当时的我,一直想不通,这样就叫做陪孩子吗?


王姐背地里总会跟我抱怨,说自己为陪孩子付出了多少,牺牲了多少…


多年以后,我从以前的同事那里听说,王姐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就死活不上学了,甚至离家出走,王姐为此哭了一场又一场,孩子也终究没有走上她所期望的成才之路。

博士堂



我们小区有个全职妈妈,经常看到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在外面玩儿,每次看到她的时候,都见她躲在一旁,低头看着手机,女儿在一旁自己玩儿,母女俩之间几乎没有交流。


女孩婷婷今年六岁了,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显得很安静,不太合群,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玩儿,时不时看向妈妈的方向,生怕妈妈离开一样…


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,很多父母以为,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,哪怕是拿着手机,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说话,或者就是看着孩子…


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,甚至可以视为无效的陪伴。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讲,是一种伤害。

如果做不到放下期待,

陪伴就没有意义了


每个父母都想做好父母,从教育理念上来讲,我们这代父母要比我们的父辈在认知层面上了解得更多。


很多读者给我留言,说自己曾经是留守儿童,从小饱受“亲子中断”的痛苦,现在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跟父母分开。


有的读者说到儿时经常被父亲打骂,以后绝不能动用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。


还有的读者说,小时候父母工作忙,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学习,结果现在自己学无所成,所以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


甚至还有读者直截了当跟我说,老师,我觉得你的文章分析孩子心理分析得有点多,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做?我们照着你的方法一步步做就好了…


我很感激有这么多读者关注我的文章,并且已经有想法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。


然而孩子是机器吗?是否我们付出了爱,付出了关心,我们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得到孩子的回馈,作为我们成为好父母的嘉奖?


很多时候,我们就是这么功利,当我们放下工作,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候,我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,而只是因为所谓“好父母”的标准是这样的,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。


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,我们是有期待的,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做,否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愤愤不平,掉入受害者模式。


你是不是也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,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对着孩子责骂:


“就为了陪你,我这一天啥也没干,可是你呢…

“自打你出生,我连一个完整的电视剧都没看过,不就是为了陪你吗?你争气了吗?”


博士堂


有位其他方面出色的妈妈,在和我聊天的时候,她总会说:“带孩子很烦,陪他们玩是在浪费时间,最主要的是他什么也学不到,总是傻乎乎地玩。”


难得她有一次陪孩子,决定趁着休息日带孩子去博物馆,可是孩子并不想去,他就想让妈妈带他去游乐场玩。妈妈觉得好不容易有空陪陪孩子,得“有意义”,要能学到东西,才不枉费自己牺牲了大把的工作时间。


后来,孩子拗不过妈妈,去了博物馆,但是他全程无精打采,最后悻悻而归。


我告诉她:“这个年龄的孩子,他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,他需要的是尽情地玩,是妈妈给予爱的滋养,他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,当他感觉到足够安全,感觉到被爱时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,有精力把兴趣转向外界,去探索世界的奥秘,挖掘自己的潜能,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选择自己所需的生活。”


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,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,你在陪伴孩子,孩子也在陪伴你。

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?


一、“海沃塔”教育方式和台湾的“123”法则


“海沃塔”教育


扎克伯格因为老婆和女儿在中国的朋友圈异常火爆,而他所推崇的“海沃塔”教育方式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。


海沃塔是一种犹太人家庭传承的学习方式。你可以把“海沃塔”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,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,而是有意识的,每天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。


在犹太家庭里,周末的安息日,是全家的聚餐时间,也是一起“海沃塔”的时间。家长不会叫小朋友“好好吃饭别说话”,而是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。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间,可以是接送上下学的路上,也可以是晚餐时间。


海沃塔包含了三个核心因素,即:倾听和表达,探索和聚焦,支撑和挑战。


这三个核心的关键在于,父母不评判的接纳和父母的参与度。而这两个关键点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尊重,即对孩子无条件的爱。这对于建立孩子的高自尊至关重要。


台湾的“123”法则


台湾家庭教育,在亲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当属“123”法则。


所谓“123”法则就是,每天1次,每次20分钟,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。


3件事包括,一起读书,一起玩游戏,一起聊天。


在台湾多年的实践证明,每天按照“123”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,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腻在一起强百倍!


二、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吸收父母的状态


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,儿童期,少年期的孩子主要任务还是学习。


怎样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,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?


我有一个朋友坚持每天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,读书写文章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如此。父女俩静静地自己做自己的事情,埋头纸笔之间,虽然静默无声,但却在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。


偶尔女儿遇到难解的习题会跟父亲讨论一下,父亲读书读到精彩部分也会在女儿休息的时候分享给她。写作业再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枯燥劳动,而变成了一段难得的和父母亲独处的时光。


在日复一日的共同学习中,女儿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,爱上了阅读,学会了父亲读书写作时的专注,更重要的是,学会了父亲终身学习的态度。


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曾说过,“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,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。”


而父亲呢,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,放弃对电子设备的依赖,在静静的陪伴中,沉下心来读书码字,从每日的繁忙喧嚣中解脱出来,觉察自己的内心。


真正细水长流、高质量的陪伴是“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”。

博士堂

三、适当留白,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


高质量的陪伴,离不开留白,留白是给予孩子心灵上自由的空间,给予他们自我探索世界的机会。


著名心理学者刘轩,谈起他跟女儿相处的时光。


有一次,他带着女儿在公园里玩,玩着玩着,他发现女儿跑到一个大树下,对着树下斑驳的树影发呆,刘轩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,急火火地上去问,“宝贝你在看什么呀?”而选择躲在角落里,等待孩子从她专注的世界里自己走出来。


高质量的陪伴,意味着在孩子需要回应的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,而在孩子需要独处时,给予足够的空间。


顺其自然,放弃控制,是每个父母毕生都要学习的功课。

文章摘自”尹建莉父母学堂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
博士堂新学期火热报名中.....

报名热线:

0512-67217776(苏州校区)

0512-59021823(常熟校区)




博士堂教育

一对一、轻松学习、快速提分


<section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max-width: 100%; line-height: 25px; color: inherit; background-image: url(" wx_fmt="gif");" background-size:="" background-position:="" background-repeat:="" word-wrap:="" break-word="">

博士堂


『关注博士堂微信公众号』 






0
×

在线报名